新闻中心 /News
小暑|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
“六月节……暑,热也,就热之中分为大小,月初为小,月中为大,今则热气犹小也。”暑,表示炎热的意思,古人认为小暑期间,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,故称为小暑。
在二十四节气中,每个节气有十五天的时间。古人从实践中概括经验,将这十五天分成三个阶段,分别概括它们的特点,这就是所谓的“三候”。
一候温风至,是指小暑节气之后,天气已经开始进入一年中最炎热的阶段,凉风习习的日子已经远去。这之后即便有风,也都是“温风”,天地之间都仿佛变成了一个大蒸笼,风吹在身上很不舒服。
二候蟋蟀居宇,也有的地方写作蟋蟀居壁,是一样的意思。大致是说,这个时期蟋蟀的羽翼还没有长成,只能躲在洞穴中“面壁”。要等到农历的七八月份,蟋蟀才会跑到田间求偶。
三候鹰始鸷,这是说再往后五天,雏鹰开始感受到肃杀之气,开始练习飞翔,为以后的搏击长空做准备了。
“夏播作物间定苗,追肥治虫狠锄田。春苗中耕带培土,防治病虫严把关”,大致体现了这个时期农业生产活动的内容。这些田间管理活动,一方面劳动强度相对降低,另一方面在每天伺候庄稼的过程中,也饱含着农民对秋季丰收的渴望。所以,祈祷丰收就成了小暑农事民俗中的主要内容。
在我国很多的农耕区,过去都有小暑食新和祭祖的习俗。食新是将新打的米、麦等磨成粉,制成各种面饼、面条或者炒面等,乡里乡亲分享来吃,表达对丰收的一种祈愿。同时,这些新货也要准备一份献给祖先,在祭祀祖先的同时,恳请祖先保佑风调雨顺。
小暑时节,饮食调养尤为重要。莲藕、黄鳝、绿豆芽被誉为小暑“三宝”,莲藕能清热凉血、通便止泻;黄鳝性温味甘,能补中益气、滋养肝肾;绿豆芽则富含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,有助于清热解毒、利尿除湿。
小暑时节气候炎热,运动宜缓,避免运动量过大、时间过长。汗为津液所化,津与血同源。大汗后津液亏损,可出现乏力、心慌等症状。夏季运动推荐太极拳、八段锦等养生功法。
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,根据“春夏养阳”的原则,借助三伏天之阳气与药物、穴位的协同作用,通过中药内服,穴位贴敷、针灸、拔罐等治疗手段,增强人体抗病能力。
小暑时节,白昼时间长,夜晚相对较短,人体应顺应自然规律,适当调整作息时间,做到晚睡早起。
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无节制地熬夜,而是要在保证充足睡眠的前提下,适当推B体育官网 B体育网址迟就寝时间,早起迎接清晨的凉爽空气,进行适度的晨练或冥想,有助于提神醒脑,增强身体免疫力。
小暑时节,气温高,人体阳气外浮,内里相对空虚,若此时贪食辛辣、油腻、煎炸等大热之物,极易加重身体负担,诱发上火、便秘、口腔溃疡等新病。
饮食上应以清淡、易消化、富含水分的食物为主,如新鲜蔬菜、水果及适量优质蛋白质,减少肠胃负担,保持体内水分平衡。
特别推荐食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暑功效的食物,如冬瓜、苦瓜、西瓜等,它们不仅能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和营养,还能有效缓解暑热带来的不适。
夏日炎炎,人们往往贪凉,喜欢长时间待在空调房中,或是直接睡在地板上,这些行为虽能暂时带来凉爽,却极易导致寒气入侵,损伤人体阳气,引发感冒、关节疼痛、腹泻等疾病。
睡觉时应避免直吹空调或风扇,保持室内温度适宜,并使用适宜的寝具,以防寒邪入侵。同时,夜晚适当开窗通风,让自然风带走室内的闷热,也是不错的选择。
小暑这样的高温天气下,剧烈运动易导致大量出汗,不仅容易脱水,还会耗损体内阴气,影响身体的阴阳平衡。
建议选择清晨或傍晚时分进行适量运动,如散步、慢跑、瑜伽等,既能达到锻炼的效果,又能避免中暑和过度消耗。
夏季属火,对应于心,高温天气容易使人心情烦躁、易怒。因此,小暑时节应注重情志的调养,学会疏泄不良情绪,保持心态平和。
小暑时节,人们可以感受到夏日的活力和生机。尽管天气炎热,但也是生命蓬勃发展的阶段,无论是人还是大自然,都在经历着一段充满希望和活力的时期。